学生风采

好文分享—青春万岁 ——记我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活

2014-11-17

两个多月前的今天,我还在以思绪万千的心情与家人们道别,答应说会好好照顾自己,会努力求学学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学术;以悲切不舍的情绪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道离别,承诺不管各分东西后,都会一直保持联络。时间流逝,不知不觉的,来到上海也有两个多月之久,但一切却如同刚刚发生……

从机窗向下鸟瞰,映入眼帘的是深夜里城市依然绽放的灯光,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好看。上海,这个入夜不眠的大都市,将是我展开人生新页数之处。终于踏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我,这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,心里不禁涌起澎湃。机场的自动大门一开,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的冷风,但学姐们热情好心的接机却暖和我心。

与事先约好的室友们一起入住宿舍,一起添购家具与日常用品,也一起花大钱让我们的钱包整整瘦了一大圈。幸运的我们遇到了慷慨大方的学长学姐们,把一些日常小物给了我们或以便宜的二手价转卖给我们。在家里鲜少干活的我们,来到这里摇身一变,便学会了下厨做菜、会手缝织物、会维修喉管、会组装家具等。有时候还真佩服我们自己。

学校新生报到当天,第一次踏入校园的我感到非常地兴奋。迎接我们的是伫立在校门口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,还有意义非凡的两条主要大道——仲景大道和远志大道。走在校园内,你会看到黄帝与岐伯专注地论道、张仲景紧锁眉头坐在一旁深思、孙思邈认真地阅卷、还有作为中医别称的杏林等。上海中医药大学,将是我迈开五年多姿多彩大学生活的起跑点,也是我投入杏林的启蒙之处。

在陌生的学习环境里,与我们新生第一时间接触的便是耐心的辅导员。同学们的任何问题和疑惑,辅导员都一一耐心地为大家服务解惑,真是辛苦我们的辅导老师了。当然,给我们讲课的各科导师都很风趣幽默,在上课时会不时爆出笑点,让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。有时候,同学们无厘头的问题也把老师给问倒了,闹出不少笑话。最开心的还是可以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。热情的大家都会彼此相邀到对方家尝尝各自的家乡拿手菜,聊聊天,学学各国的语言,分享各国的文化及特色。其中自己最最喜欢的是热情的泰国朋友,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道地佳肴——东炎(Tomyan)。

初到中国上海留学,身为马来西亚华裔的我,虽然在文化、生活习惯和语言上没有太大的障碍,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。其中生活习惯和语言上的差异最为凸显。生长于热带国家的我,习惯于“清凉”的打扮,随意一件T恤、短裤和拖鞋便能上街;然而这里的人们都非常注重自己仪表,走在大街上鲜少见到像我般不打扮上街的人。白天早亮,晚上早暗的景象也有点让我不适应,经常早晨起身太阳猛晒,还误以为睡迟了。谈吐发音上的差异也因搞不清楚而经常闹出许多笑话和尴尬。另外,饮食方面上的不同,也让我常常想念妈妈煮的家乡菜。但也因不同的饮食习惯,让我有机会尝尝道地的美食,其中最为喜爱的有手抓饼、海棠糕、小笼包等。

人生地不熟的我们,所幸有学长学姐们热心的帮忙与指点让我们更能适应这里的环境,少走点冤枉路。学长学姐介绍我们的淘宝实在太棒了,应有尽有,物流也很给力,有时足不出户便可购买物品。淘,真神!学长学姐对新生的关心与照顾,感觉真像一家人相处般,非常亲切。另外,四肢不协调的我为了减肥运动参加了舞蹈社,认识了许多热爱跳舞的朋友,还向学长学姐学会了马来西亚的传统舞蹈,在马来西亚学生之夜上台表演。

来到中国,第一个欢庆的假日便是有着浓厚意义的中秋节。“月亮圆月亮圆,月亮照在我的家,没有春夏秋冬的家,流传千远……”轻轻地哼着这首马来西亚道地民谣,让我想起小时候度中秋的情景,与弟弟妹妹一块儿抢着吃月饼,一块儿点蜡烛,一块儿提着灯笼到处游行。朗朗上口的李白诗歌——《静夜思》,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,此时此刻让游子们不禁多愁伤感,思念着家乡。第一次在国外庆中秋的我,心里惦记着家人,想想他们可安好。现在终于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这句话的意境了。

十月第一周,整整一个星期的中国国庆假期,中国大地普天同庆,借此机会我与朋友们结伴到上海市游绕玩乐,处处都是拥挤的人群。走在外滩,曾是英国和法国殖民时期外租界,华灯初上的灯光和建筑相交印形成美丽的景象;走在田子坊,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,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不经意跳入视线;走在老城隍庙,上海的小吃天堂,古色古香的建筑里有着目不暇给的小吃……大上海,你就等着我来探索吧!

五年的大学生涯,得好好地学习,得尽情地玩乐,得享受所谓的大学快活自由的生活。致我将失去的青春:万岁!

返回原图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