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动态

校友动态

刘顺滢【马来西亚·仁医堂】

2013-11-19

 

中医学专业2002

硕士针灸专业2007

“从小的梦想是要当爸爸公司的总经理,帮助他管理生意业务。但是到了高中时代觉得,生意人好像很多,医疗人员好像不够。那么,我去学医好了!加上大上海旅游时,看到我们大学很规划的培养中医师,还有自己附属的医院。与其都学大家一样的,不如去学一些特别的。就这样,开始了我的中医学习旅程”

 

我来自马来西亚,吉隆坡。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,父母都是商人,也都没有医学家庭背景。从2002年来到上海学习,2006年本科毕业,接着继续攻读针灸科硕士学位,在本科实习和硕士学位轮转是曾跟随多位上海名老医生学习。(随导师葛林宝教授及各位名师姚楚芳、李如奎、张仁、东贵荣等跟诊学习)

于2010年毕业且返回马来西亚执业,筹备了半年余开创仁医堂中医诊所。

 

仁医堂简介

仁医堂创立于2011年4月,与今已经开办两年时间。不同于马来西亚传统的中医诊所,踏入仁医堂,你会感到一股亲切的感觉,仿佛不像置身于诊所。这无非也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,让每一个来仁医堂就诊的患者,有一个轻松的环境,一个更类似于家的感觉

 

仁医

踏入仁医堂,柜台后的暗红色百子柜十分壮观。里面总是飘出淡淡的药香,墙上也挂着诊所的宗旨:“但愿世间人长寿,不惜加上药生尘。”身为医生,我们不单单需要要求自己“以仁为本”,更应该“以人为本”。随着科技时代变换发展,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要求也渐渐提高。在医疗界,更多见的是,医生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罔顾病人的负担,为了提高诊疗费而榨取病人。不可否认,的确是有这么样的医生。但,在上海实习接触这么多病人以来,更坚定了我对于身为一名医生的态度。那就是,以病人为本,秉着一颗真诚的心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病人服务。

曾经有一位上海的老师这样告诉我,他说,每一次给病人治病时,帮他们想成你的家人吧!我很不明白,病人是病人,亲人是亲人,两者不能混为一体啊!?老师说,医生治病时要保持对治疗方法的透明性,那就是,你让病人用这味药,是因为这味药对他的病情有帮助,而不是用这味药能让你赚更多的钱。同样的,面对经济比较不好的病人,我们也应该尽力去找别的效果相符的药来代替。当病人问你为什么用这味药或者为什么不用那味药时,你足以本着良心告知。因为,将心比心的,今天你忽悠你的病人,下一次,你家人患病时,你忽悠得了你的家人吗?大家都是你的病人,大家都一视同仁。老师的这番话,深深的影响了我做医生的态度,更多地坚定了我的使命。

 

学习的意义

上海,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。在这个地方我学会了现在的本领,无论是在医学的知识,西医理论,中医开药,针灸和推拿等等。这个地方给了我很多。同样的,也让我学习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。俗话说的好,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。在我那届的留学生不多,一个班级大概有60人左右,同学都来自世界各地,脱离了父母的保护,在大学求学的日子里,我认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,学会了他们不一样的文化,这也是我大学本科五年来,最珍贵的记忆了!学医,是一门很活的学科。书本里头只是教导我们知识,而让我获益良多的,应该就是在本科毕业实习和硕士专科实习的那些年了。通过每天接触不一样的学科,不一样的病人,而这些病人也回馈了你不一样的知识,一些课本上你学不到的知识。通过在临床上不断的接触,用手,用耳朵,用心,每天下班回家,你都会发现其实本身是不足的。也因为这样,利用业余的时间,跟其他专业不同,我们不能松懈,而是要看更多地课外书,医书。想想该怎么让自己的医术提升,帮助更多的人。

 

学会治疗不同的病种,跟倾向于全科医生

马来西亚的中医医疗体系跟中国的不大相同,在马来西亚当医生,单单只是拥有一门绝活,是远远不够的,因为你需要治疗的不是单病,而是各式不同的病种。因此,在我完成了硕士针灸学位回来后,应用这段时间学会的针灸知识,套用在内科上,尝试用针灸治疗内科的更多疾病,例如,不孕症,月经病,脾胃病等等。当然,治疗方法的结合也很重要,因此,除了提供针灸治疗外,我还会给病人开汤药调理,试着从各方面的调整和提高治疗效果。

 

展望

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力量和帮助,让马来西亚同胞能够更加了解中医药的特色、文化所在。让他们了解,西医是一个办法,而中医同样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。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患者获益。

返回原图
/